为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鲤城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执法方式创新,将执法救济模块嵌套入执法全过程,推行“前端预防—中端容错—末端修复”全链条管理模式,实现环境监管效能提升与企业减负发展“双赢”。
前端预防:普法先行,服务前移
组建“环保法规宣讲团”,开展“送法入企”专项行动,围绕排污许可、危废管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环保设施运行等企业关切问题,定制普法课程,累计覆盖企业200余家次。同步推行“体检式帮扶”,建立“一企一档”环境风险台账,对轻微隐患提前预警,帮助企业规避违法风险,提升自主守法能力。
中端容错:分类施策,包容审慎
将执法救济理念贯穿执法全过程,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对符合从轻、减轻情形的,综合考量整改态度、生态赔偿等因素合理裁量。2024年以来,已办理不予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案件8起,减免罚金48.6万元,既体现执法刚性,又彰显监管温度。
末端修复:信用赋能,长效治理
创新打造“环境信用修复”快速通道,建立“整改帮扶-效果评估-信用修复”全周期服务机制。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指导,帮助受罚企业采取技术改造、管理优化等举措完成信用修复,已有6家企业成功提升环境信用等级。配套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开展“三送服务”(送技术、送方案、送政策),累计为企业提供环保技术指导70余次,解决治理难题35个。辖区某制鞋企业通过升级改造VOCs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5%,实现从“后进”到“标杆”的蜕变。
自模式推行以来,鲤城区环境信访量同比下降13%,企业环境合规率达95.5%,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下一步,鲤城生态环境局将深化机制创新,完善“预防—纠错—修复”闭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