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碳足迹” 为地球“降温”——“生态环境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洛江区第五实验小学
时间:2025-11-05 19:20 来源:东南早报 阅读人数:

10月30日,由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和东南早报联合主办的“生态环境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洛江区第五实验小学。黎明职业大学轻工学院副教授曾飞虎为近百名小记者及学生代表带来了“低碳生活”主题讲座。

 

讲座中,曾飞虎副教授用生动的语言阐述了气候变化相关知识。同学们在他的引导下,一起“追踪”日常生活中的“碳足迹”。现场,曾飞虎副教授还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低碳小妙招,鼓励大家从点滴做起,将低碳理念付诸实际行动,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据悉,“生态环境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已连续开展七年,足迹遍布泉州众多中小学校,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生态科普品牌公益活动。多年来,来自高校环保领域的教授、专家围绕“无废城市”建设、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主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上万名学生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童心、融入生活,助力“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实践不断深入。

 

★做地球的守护者

□小记者 王圣杰(洛江区第五实验小学四年级)

曾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原来低碳生活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点滴中。他提到,二氧化碳的不断增加不仅加速冰川融化,让北极熊失去家园,还会引发森林火灾和虫灾……

放学时,看到校门口的车辆排起长龙。我忽然想起曾老师的话,于是,我约上同路的同学,一起步行回家。我们边走边聊,欣赏风景。原来,低碳出行不只是减少碳排放,还能让回家的路充满欢声笑语。实现“碳中和”虽然是长期的目标,但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多: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使用环保袋、做好垃圾分类……只要我们养成好习惯,每个人都能成为地球的守护者。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绿色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吧!(指导老师:林晓茹)

 

★探秘“碳中和”

□小记者 王铭浩(洛江区第五实验小学五年级)

讲座一开始,曾老师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碳中和’吗?”看到大家一脸疑惑,他微笑着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像给地球盖上了一层越来越厚的“保温被”,这层“被子”让地球越来越暖,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也随之上升。接着,他向我们解释道,“碳中和”其实是一个“排放”与“吸收”相平衡的过程。比如汽车行驶时排放了二氧化碳,那我们就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将这些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掉。以这种的方式,让排放量与吸收量达到平衡,就实现了“碳中和”。

通过讲座,我不仅明白了气候变暖的原理,也认识到“碳中和”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举措。环保并不遥远,它就藏在这些有趣的科学知识里,等待我们学习和实践。(指导老师:康玉娴)

 

★一次绿色旅程

□小记者 林钜淞(洛江区第五实验小学五年级)

曾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碳中和”就是通过平衡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再增加。接着,他介绍了许多实现“碳中和”的方式。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出行时,尽量选择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做好垃圾分类,让可回收物能再次利用,减轻地球的“负担”……

这场讲座就像一次绿色旅程,让我们认识到践行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后,我要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指导老师:林喜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