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34-3000-2025-00074
    • 备注/文号:泉环水函〔2025〕11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生态环境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4-18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54267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时间:2025-04-21 16:48

    答复类型:B类

     

    城管局

    关于加强我市污水管道网络建设的提案》(20254267号)收悉。我单位的办理意见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城市污水管道网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运维直接关系到城市水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局以落实泉委〔2023〕87、88、89号文件为契机,切实抓好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涉及我局的职责工作落实,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污水集中收集率和污水厂进水BOD浓度“双提升”的目标,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内河水体排查整治。

    (一)定期开展内沟河水质监督性监测。2018年起,我局每月组织开展一期晋江感潮河段24个内河入江口水质监测,会同省驻泉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十三五”重点治理的市本级5条黑臭水体实施季度性监督监测;2024年监督性监测范围拓展至包含县级城市所有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监测结果在市生态环境官方网站上公示。2023年起,每季度开展一期中心市区75条内沟河水质监督性监测,监测结果及存在问题及时与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共享。同时,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局全力配合属地政府整治工作实际需求,在内沟河行政交界面、沟渠交汇断面增设监测点位,指导污染溯源,倒逼污染治理。

    (二)开展中心市区排口排查和整治成效核查。2023年3月起,根据中心市区污水提质增效指挥部统一部署,我局会同市水利局、城管局组建工作专班,指导市水务集团,按照污水“不入江、不入河、不入湖、不入海”及“有口皆查、有水皆测”原则,完成中心市区(含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泉州经济开发区和泉州台商投资区)入河入海排口排查、监测和落图,并向市、区两级污水提质增效指挥部移交排查初步成果,为分类分批治理提供支撑,至今开展2期中心市区排口的整治成效核查。

    (三)会同城管等部门督促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完成中心市区鲤城南北二路渠、丰泽排洪渠C段、浔美渠、庄任社区水塘和泉港郭厝溪等5条黑臭水体治理。2021年起,组织完成石狮塘头沟、晋江机场沟和南安彭美溪等3条县级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但由于我市城市污水处理存在较大短板、提质增效工作相对滞后,导致污水直排问题突出,2023年太湖东海局独立调查、生态环境部统筹强化监督,以及去年第三轮中督均指出我市城市水体黑臭问题。为加快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解决水体黑臭问题,我局同相关部门制定方案,统筹治理项目,完善相关运行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2024年11月初,收到省生态环境厅转来太湖东海局《2024年三季度太湖流域片黑臭水体整治情况抽查报告》后,提请市领导进行部署,成立工作专班,每周进行全覆盖督查检查和监督监测,会同城管等部门督促指导相关市(区)落实整改,并于2024年12月15日如期完成整治任务。

    (四)延伸黑臭水体整治向县级推进。根据上级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向县城延伸的工作部署,组织对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现场建成区遥感发现的47条疑似黑臭水体开展调查监测,核实确认县城黑臭水体19条(惠安10条、安溪8条、永春1条),移交属地政府按照2024年完成60%、2025年基本消除黑臭的工作要求,制定整治方案并着手开展系统治理。对19条水体开展监督性监测,结合流域断面水质变化情况,先后组织对永春县、安溪县和南安市的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入河排口整治等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并向属地党委政府发送预警函,督促问题整治。2024年7月,会同市城管局组织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跟踪评估治理成效,确保水体按期除黑消臭。

    (五)推动中心市区内河入江口消劣工作。根据开展晋江感潮河段24个内河入江口水质监测,指导和推动城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加快推进内河入江口消劣工作。①从总体上看,24个内河入江口水质呈螺旋式波动上升,今年以来,临漳水闸、金山水闸、溪墘水闸、六源水闸、湄洲水闸、滨江1号水闸等6个内河入江口已连续三期水质保持在类以上,4个内河入江口已初步达到类以上②从具体超标因子氨氮浓度看,有4个入江口已经比较接近Ⅴ类水质,1个入江口氨氮浓度在3.0mg/L以上,5个入江口氨氮浓度在4.0mg/L以上。中心市区主要污染源实际均为生活污水,目前市指挥部正在加大整治力度,相关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和查缺补漏。随着污水提质增效工作的深入,污水收集率和BOD浓度双提升,大量的截污工程投入使用,发挥作用,同时加强市区内河补水,流动性增强后,将更有利消劣工作。

    (六)强化部门协同。我局积极参与市提质增效指挥部及市城管局、资源规划局组织的现场检查,各类论证会、咨询会、座谈会,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共同谋划推动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问题整改。提前介入阳江、江南、仙石、崇山等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工程的设计、排放标准确定及其入河排污口选址等,为后续做好环评审批和排污口设置审核提供要素保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阶段,我局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2023〕87、88、89号文件工作部署,在市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和提升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助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开展。一是持续开展水质监督性监测。每月开展一期晋江感潮河段内河入江口水质监督性监测每季度开展一期中心市区城市水体水质监督性监测,及时向属地政府及相关责任部门预警通报水质异常情况。二是持续强化整治成效评估。对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体,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期监督性监测。推动属地对黑臭水体水系水沟的排口做到应查尽查、应治尽治,污水应收尽收,强化治理工作系统性;转入长远和长效,从源头雨污分离、污水收集考虑并策划生成整治项目,系统解决黑臭问题。围绕指挥部印发《泉州市中心市区劣Ⅴ类入江河流水体整治实施方案》,配合城管部门制定中心市区内河入江口消劣工作计划,指导属地对每个入江口上游进行再溯源、再排查,围绕入江口各自对应的内河沟渠,有的放矢策划生成整治项目,督促推动消劣工作落实。三是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落实排污许可管理,加大排污许可核发力度,做到应发尽发。常态化开展工业企业巡查监管,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四是持续协同推进问题整改。主动参与并配合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推进不力、管网排查工作比较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收集率偏低等问题的整改,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做好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核发要素保障工作。

     

    领导署名郭建华

    王伟鹏

    联系电话:22579383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5418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