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着力从推动建陶企业深度治理和绩效分级管控入手,用好用活“加减乘除”法,规避政策执行“一刀切”,送服务、优监管、促提升、强质效,全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倾心呵护建陶企业绿色发展。
一是做足“加法”,一厂一策送服务。为系统推进建陶行业减污降碳、实现绿色发展,泉州市专项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深入全市156家建陶企业开展深度调研---拉网式为企业“画像”,“把脉会诊”拉清单,“中医调理”开药方,逐家编制“一厂一策”报告,从脱硫脱硝、物料堆场进仓入库、绿色运输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强的整改提升意见,为建陶业深度治理提供依据。
二是做实“减法”,科技赋能优监管。泉州市全面推行陶瓷行业干燥塔在线自动监控举措,辖区内156家陶瓷企业安装226套烟气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同时,晋江生态环境局还委托第三方技术公司定制陶瓷自动监控专题模块,着力强化监控数据应用、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既有效破解辖区陶瓷企业多、执法人员不足的监管难点,实现环境监管从“人防”到“技防”的根本转变,又极大减少了现场执法检查的频次,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三是做优“乘法”,正向激励促提升。泉州市指导晋江、南安通过经济贡献指标(占40%)、环境治理指标(占40%)和其他指标(占20%),对建陶企业进行综合评定,将建陶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级。通过绩效分级差异化管理,鼓励A级企业持续深化提升,做大做强,引领行业突破创新;鼓励B、C级企业整合提升,有效提升自身绩效评级;督促D级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减少各项污染物排放,或引导其逐步转型,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绩效分级措施实施以来,全市先后92家建陶企业累计自主投入9000余万元资金开展深度治理,良性推进SO2和NOX持续减排。
四是做深“除法”,精准防控强质效。为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控水平,泉州市要求企业按照绩效分级管控方案:绩效A级企业,免于错峰;绩效B级、C级、D级企业按既定方案予以施行差异化错峰频次措施。既科学为建陶企业落实错峰生产数量上“瘦身”减负,又有效防范简单化“一刀切”问题,还助推企业自发自觉开展深度治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