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度+”!全市重点项目环境要素这样保障!
时间:2024-07-11 10:46 来源:泉州市生态环境局 阅读人数: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围绕做好“时间、空间、效益”三重保障,以“担当”领题、“调度”破题、“落实”答题,全力保障全市重点项目环境要素需求,助力高质量发展。

“调度+深化制度改革” 向制度抢时间

深化开展环评制度改革,为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一是建立清单。实施重点项目定期调度管理,实行“一项目一联络员”的“保姆式”服务,提前帮助研判规划选址、环境容量瓶颈等重点难点。今年全市954个市重点项目已完成环评手续655个(含环评豁免417个)。

二是优化流程。深化审批流程改革,实施重点项目环评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容缺受理等措施,将环评报告书、报告表办理时限分别压缩至法定时限的6.7%、13.3%。

三是打通梗阻。召开专题调度会,在全市生态环境部门优化“未批先建”的定义与适用范围,明确建设项目永久性工程正式破土开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作为“未批先建”的判定事项,助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调度+配置环境容量” 向潜能要空间

深入挖掘减排潜力,保障环境容量需求。

一是总量减排。系统谋划并攻坚实施减排治理项目,统筹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与排污权交易、核定、储备等,累计完成政府储备排污权收储化学需氧量14065.24吨、氨氮1259.49吨、二氧化硫20907.44吨、氮氧化物24474.27吨。

二是调剂预支。为服务保障我市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和重要项目增资扩产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探索将重点项目建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从当前存量进行调剂,以及从未来几年拟开展减排工程的减排量中进行预支。如,中化蓝星安迪苏蛋氨酸项目新增的88.6吨/年VOCs排放量指标,从中化公司减排存量及拟新增减排量深度挖潜后已可满足要求,该项目环评书已于3月6日正式获评并动工建设。

三是保障重点。持续提升政府排污权储备与出让管理水平,坚持精打细算、服务重点,围绕南翼国家高新区等全市区域发展主攻方向,以及石化、化工等重点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发展方向,将有限的政府排污权储备量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环境容量需求。

“调度+深化综合运用” 向创新争效益

深化运用并拓展创新市委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制度,提升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实效。  

一是主动登门。建立对上定期汇报制度,规定局领导每月至少一次赴省生态环境厅沟通汇报工作,争取工作支持,今年以来局领导已赴省厅(或生态环境部)汇报工作27人次。此外,市生态环境局积极陪同市委、市政府领导赴上级部门拜访,争取中化二套乙烯、金屿大桥建设方案等重点项目得到上级支持。  

二是业主点题。针对相关企业提出的需求事项有求必应,逐项打通堵点淤点难点。例如,针对百宏化学有限公司化学新材料项目方面存在的环境要素审批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进行专项会商调度并帮助落实。

三是一线帮扶。开展“局长走流程走基层、解难题补短板、督整改优服务”专项行动,充分运用一线调度、现场办公方式,直插基层、直面问题,真正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例如,为破解中化公司(东大)聚醚多元醇项目环境容量不足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领导深入中化泉州公司现场办公并开出一线调度事项交办单,拍板协调解决项目遇到的问题,今年1月底该项目已通过市生态环境局审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