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34-3000-2025-00015
    • 备注/文号:泉环保〔2025〕9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生态环境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1-22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服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时间:2025-01-23 09:04

    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局,泉州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泉州台商投资区农林水与生态环境局,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

    为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进一步服务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结合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一、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依托“一个窗口对外”“生态助企轻骑兵大篷车”机制,通过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助企咨询”专栏等渠道,广泛收集涉企生态环境领域问题诉求,并在时限内给予答复或提供解决建议方案;情况复杂的,结合企业需求,组建“生态助企轻骑兵大篷车”服务团,开展集中进门入企服务,精准帮助企业破解难题。(责任单位:审批科)

    二、推动环评联动改革。继续支持资源禀赋好、发展效益佳、主导产业清晰、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齐备、环境管理水平高的产业园区(开发区)纳入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试点范围,实施部分登记表免于环评备案管理、同类项目报告表“打捆”审批等改革措施,惠及更多民营企业。(责任单位:审批科)

    三、优化排污指标管理。在严格实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的单项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吨,氨氮小于0.01吨的建设项目,免购买排污权交易指标、提交总量来源说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1吨的建设项目,免予提交总量来源说明,全市统筹总量指标替代来源。(责任单位:监测综合科、审批科、大气科、环科所)

    四、提升环境执法效能。对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内的企业,原则上以自动在线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走航车、无人机等智能智慧的非现场方式为主开展执法检查,对非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线索,经企业自查自证后可免予现场核实。结合送法入企等优化帮扶服务方式,指导帮扶企业梳理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时预警正向发展,有效提升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充分运用“生态云”等信息化平台和亲清服务平台,对重点排污单位加强环境问题隐患动态预警和远程帮扶指导。(责任单位:执法支队)

    五、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系统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完善执法“三项制度”和执法“四张清单”,加强包容审慎监管,依法实施轻微免罚、首违不罚、减轻和从轻处罚以及免予行政强制等措施。对行政相对人一次性缴纳罚款确有经济困难提出申请的,按相关流程予以办理,构建宽严相济、过罚相当的执法格局。(责任单位:法规科财科、执法支队)

    六、优化环境信用评价。依托省信用评价系统,组织实施全市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环保诚信”和“环保良好”企业,减少监督检查频次,并将评价结果抄告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及时指导企业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在企业履行相关义务后,快速调整信用评级,实现信用快速修复,“知错能改”的企业及时正常享受优惠政策。(责任单位:执法支队)

    七、支持污染集中治理。鼓励支持并加强指导建设区域活性炭集中再生、溶剂集中回收处置、集中喷涂、畜禽粪肥集中处理、餐饮油烟集中治理等“绿岛”项目,通过共享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稳定达标排放,助力企业污染治理降本增效。(责任单位:各相关科室单位)

    八、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持续落实《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产业化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若干措施》(闽环保科财〔2022〕23号),坚持以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支撑环境质量改善提升,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谋划实施,引导环保企业延伸拓展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生态环保领域,促进我市生态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责任单位:法规科财科、各相关科室单位)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在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中不断激发“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精气神,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助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各地要及时总结推广本辖区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并以适当形式予以固化。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5年1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