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34-3000-2022-00156
    • 备注/文号:泉环保大气〔2022〕4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生态环境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7-13
    泉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推进2022年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
    时间:2022-07-20 11:15

    各县(市、区)生态环境局,泉州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建设局、泉州台商投资区环境与国土资源局:

    加强低碳社会建设,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动低碳化发展,引导居民培养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根据《泉州市2022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关于“深化低碳试点”要求,今年,我决定在去年创建20个低碳社区(园区、景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低碳理念和要求融入到低碳试点规划、建设、管理和生活的全过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广泛参与、注重效果”,探索各具特色的低碳试点示范发展模式,有效控制城乡建设和居民生活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总体目标

    引导低碳发展潜力较大或节能低碳、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工作基础较好的社区(园区、景区)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建设,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主体的低碳发展机制,形成一批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低碳试点示范发展经验,择优争创国家级、省级低碳试点示范。

    三、建设内容

    根据社区(园区、景区)的实际情况,突出以低碳为主要建设目标,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创建活动。

    (一)低碳社区

    1.以低碳理念统领社区建设全过程。将低碳创建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计划,与社区日常工作同安排、同部署。根据社区的基础条件、居民特点因地制宜设立切实可行的创建低碳社区的工作方案;建立低碳社区创建工作小组,专职人员负责,充分调动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居民参与创建,形成人人有责、共同参与的社会氛围。

    2.积极培育低碳文化和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居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鼓励社区内居民在衣、食、住、用、行等各方面践行低碳理念。制定和发布社区低碳生活指南,引导居民自觉减少能源和资源浪费。倡导清洁炉灶、低碳烹饪、健康饮食,减少食品浪费。鼓励选用低碳节能家电产品以及简约包装商品,鼓励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拼车、顺风车等低碳出行方式。设立社区低碳宣传教育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引导和实践体验活动,推介低碳知识,宣传低碳典型。

    3.加强低碳能源建设积极推进居民天燃气等清洁能源使用;建设垃圾分类收集、分选回收、预处理等系统,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有条件的社区可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鼓励试点社区积极建设太阳能光电、太阳能光热、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采用太阳能路灯、风光互补路灯,在公交车站棚、自行车棚、停车棚等区域建设光伏发电系统。

    4.提升改造低碳交通设施。合理规划校园、医院等人流车流密集区域交通设施。统筹考虑社区及周边公共交通站点设置,建设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系统,提高公交车、公共电动车、公共自行车等不同交通方式换乘便利化程度,构建紧凑高效社区公交和慢行交通网络。统一规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合理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拼车搭乘和出租车停靠设施。

    5.打造低碳生活设施。加强新建住宅建筑低碳准入,提高绿色建筑覆盖率推进既有住宅建筑低碳改造,提升住宅建筑节能水平。加强闲置土地整治,拓展绿色空间,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腾地造绿,最大限度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环境质量。加强社区用水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完善雨水排水系统,改善积水问题。进一步推广普及节水器具,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建立面向社区的出行、出游、购物、旧物处置等生活信息电子化智能服务平台。合理布局社区物流配送服务网点,打造社区商业低碳供应链。

    (二)低碳园区

    1.大力推进低碳生产。加强低碳生产设计,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三个重点,把低碳发展的理念和方法落实到企业生产全过程。提高园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原料替代、改善生产工艺、改进设备使用等措施,加快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低碳化改造,降低工业生产中化石能源消耗的碳排放,减少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严格的园区低碳生产和入园标准,对高污染、高碳排放的落后产能进行强制性淘汰,对入园企业和新建项目实行低碳门槛管理。

    2.积极开展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建立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孵化和推广应用的公共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瞄准全球新一代低碳技术发展方向,积极支持重大原创性核心低碳技术的研发。开发应用源头减量、零排放技术,利用低碳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组织开发先进适用的低碳技术、低碳工艺和低碳装备,推动新型低碳产业发展。以先进适用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制定低碳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促进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带动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大幅度下降。建立低碳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激励机制和融资平台,增强园区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

    3.创新低碳管理。建立健全园区碳管理制度,编制碳排放清单,建设园区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强化从生产源头、生产过程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加强企业碳排放的统计、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挖掘碳减排潜力。加强企业碳管理能力建设,增强企业低碳生产意识,提高碳管理水平。鼓励支持园区企业参加碳排放交易试点,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放权有偿获取与交易的市场机制。推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等,多途径探索企业碳管理新模式。

    4.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园区低碳发展规划,完善空间布局,优化交通物流系统,对园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实行低碳化、智能化。完善园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以及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制定和实施低碳厂房标准,加强新建厂房低碳规划设计,加强对既有厂房的节能改造。

    (三)低碳景区

    1.低碳建筑。低碳建筑是指在景区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低碳交通。积极倡导文明、健康、低碳的旅游方式,倡导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出行方式,购买汽车选择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3.低碳垃圾。倡导减少旅游外带垃圾旅游者自带垃圾袋,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回收,控制并减少垃圾总量。对于景区垃圾的处理,可采用“减少一再用一再循环一再生能源的模式,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形成旅游景区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景区运行效率。

    4.低碳饮食。旅游景区内设置的宾馆酒店,要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在游客就餐时,倡导游客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使用自带的餐具、适度点餐、节约粮食等。

    四、试点示范创建名单

    根据前期调研及各县(市、区)自行上报,经筛选,2022年全市共确定20个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对象,涵盖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低碳景区等。具体名单为:

    鲤城区(2个):常泰街道新塘社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

    丰泽区(2个):丰泽街道霞淮社区、源淮社区

    洛江区(1个):万安街道万福社区

    泉港区(1个):泉港石化园区仙境片区

    晋江市(2个):青阳街道晓升社区、梅岭街道竹园社区

    石狮市(2个):湖滨街道花园城社区、宝盖镇龙穴社区

    南安市(2个):罗东镇银河新城社区、翔云镇沙溪村

    惠安县(2个):螺阳镇霞光村、崇武镇潮乐村

    安溪县(1个):凤城镇祥都社区

    永春县(2个):桃城镇济川社区、长安社区

    德化县(1个):龙浔镇大洋社区

    开发区(1个):新学园社区

    台商投资区(1个):东园镇东园村

    五、工作要求

    (一)围绕“双碳”目标,高度重视低碳试点创建工作。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建设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抓手,是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要求,是党政领导生态环境目标责任书考核的重要内容,更是推动地方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明确工作主体,落实目标责任,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要把低碳试点示范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节能降碳、垃圾减量化、绿色社区创建、循环经济等工作结合起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二)积极发动组织,确保建工作有序开展。要结合试点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低碳试点创建要求,制定确实可行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工作方案,按方案有序开展工作,确保202211月底前完成创建工作,12月9日前将低碳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总结报市生态环境局

    (三)加大宣传力度,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区(园区、景区)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学校、企业、社会团体合作开展创建活动,推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低碳生活氛围。二是进一步丰富低碳生活宣传手段,充分采用传单手册、文艺汇演、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载体,加强舆论引导作用。

    (四)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创建工作经费市生态环境局将拨出专项资金补助每个低碳试点单位,专门用于低碳试点创建工作。地生态环境部门也要积极向属地政府争取低碳试点示范建设的财政支持,保障创建活动经费。同时,要积极发动企业、社会团体参与低碳创建活动,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泉州市生态环境

    2022713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